【消防】消防裝備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
消防部隊是一支同火災作斗爭的軍事化隊伍,如何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提高裝備建設是擺在消防戰線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面對日益多樣化、復雜化、大型化的現代火災,當前我們手中的器材裝備能否勝任日趨繁重的消防保衛任務,面對當今日益多樣化、復雜化、大型化的現代火災,提高裝備建設是擺在消防戰線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結合當前我們對手中的器材裝備進行的評估論證,我就從如何從數量向質量上轉變、能否勝任各地區不同的主要災害事故救援類型和日趨繁重的消防保衛任務進行簡要論述。
1.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的科學化
消防裝備評估論證的目的在于擬定本地區的裝備建設發展規劃。裝備建設發展規劃是公安消防部隊對未來一段時間裝備建設的總體設計,主要包括裝備建設的指導思想、規劃目標、方向重點、建設方案、規模結構、能力水平和保障措施等內容。裝備建設發展規劃不能簡單根據配備標準來規劃是實施,必須進行個性化的論證,并針對性的提出實施意見。
1.1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的概念
消防裝備評估論證是針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現實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各類危險源的基本情況,對現有消防裝備的配備品種、數量、分布進行評價和估算,并對該城市地區消防裝備的發展方向、結構、重點等提出意見和建議的過程,消防裝備評估論證時消防裝備規劃制定的基礎和前提。
1.2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注意事項
一是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具有針對性,只針對某個特定的城市或地區,其提出的意見建議不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二是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具有區域性,一般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以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為好。
三是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具有時效性,論證只在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有意義,隨著時間推移,現實需求和裝備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將不再有指導意義。
1.3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的作用
1.3.1通過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可合理配備該城市或地區的消防車輛及器材。車輛器材裝備應突出“地方特色”,不一定要完全按照配備標準達到完全一致,但那些真正能在本地發揮威力的裝備一定要配全、配足。如在高層建筑較多的地區應多配備登高消防車,用于開辟火場救生通道,快速搶救遇險人員;在化工企業較多地區,人員較密集的公共場所或者可能發生嚴重的災害事故以及恐怖破壞事件的城市內重點區域,應重點配備防化車、多功能搶險救援車及提供各種物質補給的后援消防車和特種器材裝備,在人員防護、偵檢、通訊、警戒、救生、堵漏、輸轉、洗消等特勤器材裝備上,確保功能完備,處置手段有效,其中對個人防護的空氣呼吸器、防化服必須高質量配備,隔熱服、避火服要配齊,承擔化學偵檢和特殊危險作業的防護裝備必須齊全,功能可靠,作戰中易損、易耗的器材和部件,在滅火救援現場應有備份,倉庫要有庫存,使滅火救援任務順利完成;在山區的缺水地區應配備大噸位的車輛,確保在水源充足的情況下,使用大口徑水槍,增大供水強度,及時有效地撲滅火災,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同時在,大多數火災發生在夜間,所以應配備必要的照明車,確保火場秩序,使戰斗展開勝利進行。
1.3.2通過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可實行裝備規范化管理。由于各地特勤隊伍建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特種裝備建設也得到相應的發展,如何發揮這些尖端“武器”效能,使特種裝備真正成為克敵制勝的“法寶”。這就必須采用中隊所轄區域的不同特點配發不同特點的特勤裝備,增強特勤裝備的針對性,對于一些通用性特勤裝備可集中在一個或幾個機動性較強的中隊里,保證隨調隨用。避免出現滅火效能差,貽誤最佳戰斗時機,事故損失大的現象發生。
1.3.3通過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可合理裝備編成,落實經費保障。火災的不同等級是根據本地區應對火災、排除險情、實施救助和公務執勤等方面的能力來劃分的,其中撲救火災和搶險救援能力是火災等級劃分的重要影響因素。每個地區的火災發生數、火災種類、急需的救援裝備種類與數量、經濟條件等都是不相同的,應該積極與地方政府達成共識,結合本地的火災等級及自身消防特點,制定出一個現階段本地區消防裝備配備標準,以優化選配裝備的配置,全面、系統地劃分火災事故等級,并結合滅火救援力量出動預案編制,合理、科學地配備滅火救援車輛和裝備器材。在總體考慮裝備配備費用和效益的同時,我們應對器材裝備適應性作深入的調查研究,以使裝備能在自己的適應范圍內發揮最大功效。
2.裝備評估中常見的問題
2.1車輛裝備配備面廣,針對性不夠突出。性能不高的主戰車所占比例重大,特種車數量偏低,如目前在西疇大隊服役的車輛中,無豪沃、奔馳、斯太爾、依維柯等性能先進的消防車輛,無進口消防車輛。從滅火消防車載液量看,水罐消防車中,載液量5噸以上水罐車僅有1輛,面臨退役;其余消防車載水量均小于5噸不能滿足當前西疇縣城市建設發展的需求。主戰車功能單一,車齡偏大,車輛總蓄水量不能夠滿足城市較大火災的撲滅;在一些高速公路事故多發區域,撲救化學槽車火災的特種車輛配備不足,針對隧道救援的多功能搶險救援車未能及時引進。
2.2消防裝備配置與地方經濟不匹配。由于政府及大環境影響,裝備配備規劃上,一批高精尖裝備未能及時引進,近年針對消防的投入與社會經濟發展不能匹配,消防裝備未能抓住有利時機進行更新,投入也未有大幅增加,加之各縣(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財政收入差距巨大,有的甚至相差七八倍,因而造成社會發展水平不同,火災數量和種類也各不相同,一些經濟較好的縣(市)相應火災隱患增多,火災損失增大,而對于人口相對稀少,經濟落后縣(市),火災隱患相對較少,火災損失較小。所以經濟較好地區任務重,在配齊常規裝備外還應加大特勤裝備的配備,而人員少,經濟落后地區則可以放寬要求,根據自身轄區特點按國家標準配齊常規消防執勤裝備即可。
2.3配備裝備的使用率不高及使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目前,消防部隊配備了許多高性能器材裝備,但在日常執勤戰備、滅火救援任務中真正能投入使用的器材數量卻不多,完全靠少數幾樣器材裝備的加班作業來完成滅火救援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器材裝備的超負荷運轉,極大地影響了器材裝備的技術性能狀況與使用壽命,加速了器材裝備的老化。
在許多新型裝備在投入使用前,未組織專人進行器材使用、維護培訓,從而造成裝備“不會用、糊用、亂用”的局面。
2.4消防基礎設施與裝備配置不適應。伴隨城鎮化的發展與城市建筑面積的飛速擴張,很多區域存在先天性的消防安全隱患,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建成的“城中村”已成為城市消防安全的一顆“定時炸彈”,存在消防車道寬度不足、極易發生擁堵,房屋多為土木結構耐火等級低、消防間距不足等“硬傷”,加之市政管網未敷設入城中村,消防水源得不到及時保障,一旦發生火災,往往會造成“火燒連營”的慘劇,因此,城市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亟待提高,提高城市抵御火災的能力和消防裝備配置已刻不容緩。
3.轉變措施
3.1結合轄區實戰需要合理配置消防車輛。分年度淘汰超期服役消防車輛,加快車輛更新步伐,逐步采用性能較高的商用底盤或消防車專用底盤,適量配置全驅底盤消防車,提高車輛性能,為實現車輛裝備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的根本轉變打下基礎;在中心城區,應配備具有多種滅火救援器材的大比功率、多功能、高性能、多乘員、智能化的城市主戰消防車;在道路條件較差的地區和縣級消防站逐步配備配有適量滅火救援器材、適合農村道路通行的輕型主戰消防車;盡快制定主要消防車器材配備標準,按照標準配齊隨車器材,實現主要消防車輛和隨車器材的標準化配備。
3.2進一步優化裝備配備結構。一方面加強滅火救援基本作戰單元裝備配備。另一方面根據轄區保衛對象特點和區域滅火救援及戰斗編成情況,確定執勤中隊消防車輛構成,以滿足滅火救援實戰需求。如西疇縣地形復雜,尤其在村寨山路蜿蜒、道路狹窄、九轉十八彎,城市主戰車往往受環境制約,不能順利展開滅火救援,應配備適應山路機動靈活型特種車輛。
3.3加強搶險救援器材配備。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配齊搶險救援器材,定期更新損耗嚴重的器材。如云南山脈較多,雨季易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洪澇災害等,應加強起重氣墊,頂升破拆等破拆、起重、支撐裝備不同規格組件的成套配備,提高裝備配套性,并加強控制器、墊塊等附件的配備,滿足復雜條件;強化單兵通訊裝置的配備,配置消防員單兵3G圖傳設備、地下空間專用通信裝置,以及單兵定位裝置等先進通訊設備;加強沖鋒舟、專業救援艇等水域救援裝備的配備;加強山岳救援等專業救援裝置配備,以適應山岳救援任務的需要。
3.4加強消防員防護裝備配備。根據季節不同滅火救援作戰防護需求,配齊基本和特種防護裝備,特別在冬季須配齊防凍裝備;加快消防員防護裝備更新頻率,按照消防員服役年限和消防員防護裝備使用壽命,定期更新裝備,確保防護性能。
3.5建立消防裝備經費長效保障機制。促進政府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消防裝備建設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消防裝備建設經費與地方財政收入同步增長,確保淘汰報廢裝備能夠及時補充;建立消防裝備維持性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加大維持性經費投入比例,防止裝備“買得起、用不起、養不起”的情況發生。
4.結束語
裝備建設規劃評估論證是從提高城鄉應對災害事故能力出發,提高裝備配備的實戰化水平,并明確保障措施和具體要求,形成區域互補、協調發展,探索消防部隊的立體戰斗力,突破滅火救援工作的局限性,努力達到“技術先進、性能優良、科學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目標,最終實現消防裝備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