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讓電能改變農村用能結構不合理現狀
“農村用能結構不合理,電能消費僅占農村能源消費的5.47%,這影響的不只是農村,農村排放的污染物也影響到城市。在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費中,比重最大的秸稈、薪柴和煤炭三項都是造成霧霾的‘元兇’。”日前,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村能源與環保研究所所長趙立欣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騙子的伎倆,在北方農村地區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推廣清潔高效爐具,尤其要大力使用清潔的電能替代傳統的農用能源。
“今年6月下旬,我國北方地區連續遭遇霧霾侵襲,按常理,夏季本應是污染物排放小的季節。環保部門的跟蹤監測發現,當時正值北方小麥收獲季節,這霧霾就是北方農村大面積燒麥秸造成的。”趙立欣對記者說,農村燒煤、燒柴、燒秸稈都可直接產生大量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空氣污染。
提及我國農村居民用能結構的現狀,趙立欣說,在農村居民生活使用的一次能源中,以電力為代表的優質能源增長速度較快,近十幾年來,電力消費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1.8%,中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正朝著商品化、優質化的方向發展。但是,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關研究調查表明,我國農村當前的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秸稈和薪柴為主,在中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費結構中,秸稈占48.33%,薪柴占28.1%,煤炭占14.08%,而電力僅占5.47%。農村地區用能中的秸稈、薪柴和煤炭大部分用于炊事和取暖,優質能源比例偏低,能源消費結構極不合理。
趙立欣認為,要解決農村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只能大力促進電能替代,讓清潔的電能在農村消費結構中“唱主角”,另外,要讓廣大農村用上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最終也要以電能的方式被農村居民利用。
趙立欣說,我國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可供農村地區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小水電、地熱能、生物質能。按不同能源類型逐項分析,在我國水力資源中,可供農村地區開發利用的5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資源量為1.28億千瓦,十分豐富?晒┺r村利用的有效風力資源也十分豐富,我國風能資源以西部、北部地區最為集中,大部分貧困、偏遠和電網覆蓋不到的地區都在這個區域之內,因此可以充分開發這些地區的風能資源,用風力發電來解決農牧民的生活和生產用電問題。同樣,我國農村地區的太陽能資源和地熱能資源也十分豐富,可以加以利用。
為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她認為需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完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政策法規體系,研究制定農村可再生能源產業配套支持政策,包括減免可再生產業相關企業的稅收、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農戶給予補貼、對使用化石能源的征收化石能源稅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國家應加大對農村能源建設特別是電網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建立以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為主,多渠道投入資金為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等。
除了清潔的電能,趙立欣對農村用能也提出因地制宜的辦法,“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約有2.26億農戶采用爐灶炕,滿足冬季采暖、炊事需要,直接產生霧霾主要組成物。”趙立欣認為,在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實施煤炭消費的總量控制、推廣高效低排放爐灶炕,也是改善北方地區霧霾天氣的重要措施。
趙立欣認為,從全球范圍看,電能替代是終端能源替代的重要趨勢。在人類歷史上已經先后經歷過用煤炭替代薪柴,用石油、天然氣替代煤炭的過程,目前正在逐步進入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階段,從終端來看則主要體現為電能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這將徹底改變農村的用能現狀,并緩解北方地區的霧霾天氣。”趙立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