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智能電網發展路徑初步明確 每年拉動GDP約1個百分點
近日,由中國國家能源局、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美國貿易發展署主辦的中美智能電網對話會在深圳舉行。召開此次會議是為落實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雙方簽訂的《中國國家能源局和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諒解備忘錄》,會上,國家能源局首次對中國智能電網的定義、特征、現階段發展重點等問題給出了明確答復。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綜合處處長趙一農指出,智能電網應具備以下五個特征:開放,即提供電源及用戶接入的智能化管理,既適應大電源接入,也適應分布式電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實現“即插即用”,無擾接入、有序退出;安全,即更好地對人為或自然發生的擾動作出辨識與反應,在自然災害、外力破壞和計算機攻擊等不同情況下保證人身、設備、電網的安全;高效,采用先進的實時監測、在線控制技術和需求側引導,實現電網的優化運行、電力設施檢修智能化管理和削峰填谷,增強電網輸送能力,延長設備使用年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清潔,即支持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應用,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清潔能源;自愈,即通過對電網的實時監測、在線分析預測及自動控制,及時發現故障隱患,快速診斷、隔離、消除故障,自我恢復,避免發生大面積停電,提高電網運行的可靠性。
國家電力規劃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云表示,“國家能源局提出的定義與此前提過的幾種定義都不盡相同。近期來看,中國智能電網將最著力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適應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要求。包括風電、太陽能發電、微電網、微型家庭發電、電動汽車、新型儲能設備等;二是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電網中,推動電網產業升級。”
據悉,智能電網全面推進后將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有專家提出,我國實施智能電網改造對變壓器、智能終端、網絡管理技術等行業拉動巨大,每年至少可拉升國民經濟1-2個百分點。而科陸電子、GE、中國普天等企業的相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也都表示看好其市場潛力。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雖然此次官方對諸多問題給予了明確答復,但智能電網發展的具體時間表目前仍未可知。“知易行難,目前智能電網發展仍存在不少挑戰。”吳云表示,“就技術水平而言,我國的儲能技術與復雜信息處理技術仍有待提升。”
據吳云介紹,儲能經濟性差強人意,歸根結底源于技術成熟度不夠。例如,目前抽水蓄能的單位千瓦造價在4000—5000元之間,其發展受到地理條件限制;用于儲能的鋰電池容量成本在5元每瓦時左右,如果按照日調節性的抽水蓄能電站功能配置儲能電站,那么其造價將超過3萬元,同時它還存在使用壽命較短和污染問題。在復雜信息處理上,電力系統在線仿真技術運用起來也存在一定挑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專家表示,除了技術之外,智能電網目前發展最大的障礙仍是體制問題,“比如,智能電網中的電力互動與需求側響應環節都牽涉到電價,但目前我國電價歸發改委價格司掌控,并不能說變就變。”
正因為此,國家能源局才在智能電網發展思路上著重提出“理順發展機制,多方共同推進”。
“十二五”期間,國家能源局將開展第一批智能電網試點工作,具體包括建立智能電網試點項目信息庫、確定21個智能電網試點、研究智能電網技術適用范圍和標準體系、探索有效經濟補償模式和投資回收機制四項內容。
“現在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電改也好,市場化也罷,智能電網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現在政府已經表態,各種政策也將出臺,我們對此還是應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上述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