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遼寧電網進入“有核”時代
與同等規模的火電項目相比,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4臺機組全部投入運行后,每年減少標煤消耗約1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400萬噸、二氧化硫23萬噸、氮氧化物15萬噸,相當于造林6.6萬公頃。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有多個“第一”的頭銜。
這是國家“十一五”期間第一個批準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是我國第一個批量化和標準化一次建設4臺機組的核電項目,這4臺機組年發電量為300億千瓦時,相當于遼寧省2012年全社會用電量的16%。
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比例最高、每千瓦造價最低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是東北地區投資額最大的能源項目,對于改善遼寧地區以煤電為主的電力能源結構、促進實施節能減排目標、改善遼寧地區空氣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為了能使核電順利接入遼寧電網,國網遼寧電力瓦房店500千伏變電站工程于2010年5月竣工投運,這項工程為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接入遼寧500千伏主網架創造了充足條件,同時還滿足大連北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保證大連北部地區電網供電需求,改善遼寧省南部電網和大連北部地區供電網絡結構。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遼寧省內大規模風電、大集群供熱機組集中并網運行,遼寧電網的電源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遼寧電網風電容量已超過500萬千瓦,統調供熱機組容量達到1358.5萬千瓦,為迎接遼寧主汛期的到來,水電也正處于大發期,由此帶來的電網調峰問題十分突出。
面對異常嚴峻的電網調峰壓力,為保證紅沿河電廠1號機組順利調試,國網遼寧電力與國家電網公司東北分部、遼寧省內其他發電企業、電力監管機構周密合作,采取供熱機組深度調峰、純凝機組啟停調峰、深化企業自備電廠機組調峰管理等多項措施,千方百計為紅沿河核電廠1號機組試運創造有利條件,確保核電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
國網遼寧電力一直高度重視紅沿河核電項目的建設、調試、試運行需求,打破常規,保證了核電送出系統及外部保安電源順利投產,圓滿完成了購售電合同及并網調度協議簽訂等工作。
紅沿河核電站并網發電后,遼寧電網進入“有核”時代,這將優化遼寧省電力供應結構,實現節能減排,改善空氣和水質量。
據介紹,紅沿河1號機投入商運后,每天發電量可達2600萬度,這些清潔電力可滿足6000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可供16萬畝農田灌溉用電。與同等規模的火電項目相比,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4臺機組全部投入運行后,每年減少標煤消耗約1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400萬噸、二氧化硫23萬噸、氮氧化物15萬噸,相當于造林6.6萬公頃。
紅沿河核電站位于遼寧省大連市轄瓦房店市,是我國第五個投入商運的核電基地,也是我國在高寒地帶建設的首座核電站,計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預計2015年全部建成發電。一期工程于2007年8月正式開工,其中,1號機組于2013年2月17日首次并網成功。1號機組投入商運后,遼寧省內清潔電力裝機占比將由原來的18.44%提升至20.83%,環保效益顯著,這將對優化東北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建設碧海藍天的“老工業基地”起到重要作用。
根據新華網直播消息,隨著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投入商運,我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數量增加到17臺,總裝機容量1477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