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配電網建設改造的重要意義
配電網直接面向終端用戶,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服務民生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促進“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為加快推進配電網建設改造,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于2015年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5〕1899號)和《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國能電力〔2015〕290號),組織動員和部署實施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通過一年的努力,配電網建設改造工作形成了“政府支持引導、機構社團參與、企業踴躍響應”的良好局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十三五”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1 充分認識配電網建設改造的重要意義
實施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既是“穩增長、防風險”的重要舉措,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動力與保障,還是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實現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將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1.1配電網建設改造是推動全民消費升級的重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配電網建設改造是電力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前提條件,也是電力消費革命的前提和基礎。當前,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對配電網特別是城鎮配電網的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實現可靠供電、優質服務、提升居民的電氣化水平已成為新時期電力供應的責任。
1.2 配電網建設改造仍是穩增長促發展的重要舉措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還處于深度調整期,經濟增長仍需要增加國內投資和拉動消費增長。配電網建設改造能夠在促進城鄉消費提速升級的同時,擴大合理有效投資,由于約70%投資用于購買電力設備和材料,還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和生產銷售增長,對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1.3 配電網建設改造是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步驟
2016年11月,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其中,電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貫穿全文,將以調整優化、轉型升級能源結構為主線,推動相關工作。電力工業供給側改革,客觀上要求改善供應方式,提高供給效率。要推進電網結構優化,增強系統運行的靈活性和智能化水平;要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滿足分布式電源接入要求;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促進電動汽車等電能替代電力消費。因此,建設高效智能的現代配電網已成為必然的選擇。
2 推進配電網建設改造所開展的工作
2.1 配電網建設成績可喜,投資拉動效益初現
一是供電能力切實增強。變(配)電容量、線路長度同比增幅顯著,供電能力總體充裕,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要。二是供電質量持續提高。全面支撐京津冀、長江中游、成渝、珠三角等城市群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等重點區域發展需要;電網結構日趨完善,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區域組織開展新型城鎮配網示范建設。三是裝備水平逐步改善。智能化程度顯著提升,推進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加快安裝智能電表,實現用電信息自動采集。四是投資規模不斷加大。2016年,配電網基建投資同比增長約30%,“穩增長、惠民生”效益初顯,有效拉動經濟增長。
2.2 規劃工作取得突破,成果豐碩
為進一步加強各級能源主管部門在戰略、規劃、政策方面的引導作用,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了配電網建設改造“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一是強化政府職能,改變配電網規劃由企業編制執行等固有模式,有效發揮了能源主管部門的規劃主體責任。二是依據《電力規劃管理辦法》,探索與創新工作組織模式,自下而上提需求,自上而下定目標。三是發布實施《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統一技術標準。四是統一規劃深度,豐富體系內容,為“十三五”配電網建設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3 政策支持到位,形成合力
一是全面爭取資金支持。通過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建設基金帶動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二是多渠道拓展政策支持。探索擔保增信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簡化發行程序,出臺《配電網建設改造專項債券發行指引》,惠及配電裝備制造等上游企業,為加快推進配電網建設改造形成合力。三是組織高級研修培訓,搭建各級能源主管部門、企業間的溝通平臺,促進經驗交流與成果分享。
3.“十三五”配電網重點任務
“十三五”期間,電網投資的重點將向配電網轉移,到2020年,基本建成城鄉統籌、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技術先進、環境友好,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配電網。
3.1 著力提升供電能力,有效服務民生
適度超前,提高對負荷增長的適應能力,密切跟蹤市區、縣城、中心城鎮和產業園區等經濟增長熱點,推進高可靠性示范區與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建設;規范住宅小區配電網建設改造,開展老舊住宅小區配電網建設改造。
3.2 提高裝備水平,促進節能降耗
按照“成熟可靠、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原則,全面提升城鎮配電網裝備水平,推廣應用高效節能配變,中心城市核心區新建線路電纜化率達到60%,加快啟動地下綜合管廊示范試點工程。
3.3 推進電能替代
服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發展,滿足1.2萬座充換電站、480萬臺充電樁接入需求,為50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開展遼寧大連港等船舶岸電工程、浙江寧波等空港陸電建設;推廣與試點電采暖項目。
3.4 推動智能互聯
持續提升配電自動化覆蓋率,推進用電信息采集全覆蓋,配電自動化、智能電表覆蓋率均達到90%;適應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微電網等多元化負荷接入,打造清潔、安全、便捷、有序的互動用電服務平臺等。提升輸配電網絡的柔性控制能力,應用配電側儲能系統及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建立并推廣供需互動用電系統,實施需求側管理,引導用戶能源消費新觀念,實現電力節約和移峰填谷。
3.5 打造重大創新示范
在北京、天津、蘇州、廈門、廣州等開展主動配電網、分布式多能源互補、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直流供電系統、多能源綜合優化利用等綜合示范工程。
4 近期重點工作
4.1 持續加強配電網規劃能力建設
進一步加強規劃等業務指導,打牢根基、繼續發揮各級能源主管部門在配電網規劃中的主體責任,形成常態化的規劃編制機制。督促各省級“十三五”配電網規劃的實施,有效推動規劃項目落實。積極推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工作。
4.2 積極應對“鄰避效應”,提升電網與市政發展的契合度
組織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專項開展重點城市配電網優化布局工作,重點加強中心城區、國家級新區以及經濟熱點區域電網項目的有效落地。
4.3 建立配電網數據信息平臺
推動建立國家能源局與地方能源主管部門之間,國家能源局與中央電網企業之間縱向一體的配電網信息平臺,做好配電網海量數據、規劃成果的積累與分析,加強信息共享,為配電網建設與發展提供支撐。
4.4 完善配電網標準體系建設
開展配電網及智能電網頂層設計,研究影響配用電領域發展的重大問題和基礎理論,注重實際需要,加強宏觀指導,加快建立高效的配電網標準體系,滿足電力體制改革和提高供電可靠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