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走出電改就是降價的誤區 不妨換個思路試試
中發電改9號文印發時至今日已經是第三個年頭,回首電改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然而讓發電企業印象最為深刻的恐怕還是降價,曾一度出現企業間無序競爭。分析本質原因,長期以來無論從業內專家還是消費者,把電能定位于高度同質化特殊產品,事實上過去無論水電、火電、核電,還是不同機組生產的電能,對消費者而言的確沒有任何差異,消費者只是單純關注唯一的價格信號,造成價格放開后唯價格比拼也就不足為奇了。
筆者認為,如果用新發展理念來重新審視電能同質化問題,給電能賦予新的內涵、加上新的標簽,電能將不再是同質化產品,消費者在選擇用那家公司的電時也不再僅僅關注單一價格信號,走出電改就是降價的誤區也就指日可待。
1、給電能加上新標簽。
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在環境資源緊約束大背景下,如果政府和社會能夠引導到位的話,消費者不僅關注電價是否有優惠,同時也會關注所選擇的電是否綠色、環保、安全、高效,如果把這些信息一同打在價格標簽上,消費者不一定只選擇最便宜的電,肯定會在考量價格的基礎上,統籌考慮其他相關因素,綜合做出選擇。比如:電能具體來說是風電、還是煤電,煤電更具體來說是純凝發電還是熱電,環保排放標準是達到國家一般標準還是國家“超凈排放”標準,能源轉化效率比國家標準高還是低,通過多角度包裝電能,電能看上去就像一件漂亮的衣裳,消費者早已不再僅僅關注它的一般使用功能了。
2、電改為消費者選擇除價格以外的電能新標簽提供了可能。
過去消費者用電只能從電網買電,至于消費者用的電是誰發的電并不清楚。電改之后,實現供需雙方見面,發電廠用于電能轉換的一次能源、能源轉化效率、對環境的影響,消費者可以了解的一清二楚,消費者真正可以實現對電能品頭論足,電能也會逐步從神秘的產品,變為被大眾所熟知的產品。
3、建議國家逐步建立和推廣產品生產企業“產品制造用能標識”。
大家都知道我國生產的家電產品上都張貼有一張“產品能效標識”,為鼓勵產品生產企業選擇多用綠色電、清潔電、轉化效率高的電,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產品制造用能標識”。就是在產品包裝上標明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不同種類能源占比。比如:風電占比多少、清潔煤電占比多少等。進而引導終端消費者在購買他們的產品時也沿著綠色、低炭的標準綜合做出選擇。
4、建議國家逐步出臺一些鼓勵消費者選擇使用綠色、低炭電能的優惠政策。
電能有了除價格以外的新標簽后,要讓消費者真正做出綜合選擇,還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正確引導。通過稅收優惠,在企業用能指標、排放指標管理上建立相應的引導政策,使消費者更多地選擇綠色、低炭的電能。比如:就像增值稅可以抵扣一樣,如果企業選擇了綠色、低炭、高效的電能,可以按一定比例抵扣企業用能指標和排放指標。一般消費者選擇使用綠色、低炭、高效電能生產的產品,可以享受一定的稅費減免。這樣一來,發電企業也就不再單純追求低成本發電,環保排放也不僅僅滿足于“壓紅線”運行,節能減排也不再是政府的強制要求,未來發電企業提供綠色、低炭、高效的電能,將成為企業追求更高效益目標的自覺行為。
國家任何一項好的政策出臺,都需要在不斷堅持中深化,在不斷深化中堅持。電改也一樣,中發9號文繪制了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美好藍圖,只要我們以問題為導向,深刻分析實施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糾偏,就一定能夠很快走出諸如“電改就是降價”的此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