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2016年電力形勢預判:全年交易電量或超1萬億千瓦時、火電企業稅費可能進一步提高
本文從電力市場、煤炭市場、資金市場入手,結合目前的能源環境政策,對當前的電力形勢作預判分析。
按能源局最新發布的通知中提出的設想測算,預計全年交易電量有可能超過1 萬億千瓦時;而隨著環境保護稅列入“十三五”立法計劃,火電企業稅費有可能進一步提高。
一、經濟形勢
(一)主要指標。
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 ;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5.9% ;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1%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8%。
(二)主要特點。
經濟運行中出現向好跡象。從已發布數據看,幾乎所有指標都有所回升,出現這些向好跡象的原因,除了貨幣環境相對寬松、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外,還有一季度日歷天數多一天,以及今年春節假期比去年早,工業企業開工情況較好等因素。
(三)近期走勢。
宏觀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基調。當前經濟運行中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傳統行業去產能、去庫存任重道遠,勞動力、房地產、金融等市場蘊藏局部風險,經濟增長是否能夠持續改善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從近期中央召開的主要會議看,以下幾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會加大:一是繼續增加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并通過減稅、推動債轉股等手段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二是積極發展新經濟,在河南、山東、遼寧新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三是在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領域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和資本市場改革。
二、電力市場
(一)主要指標。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發電企業發電量同比增長1.8%。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4.1 個百分點。其中水電同比增長17.5%,火電同比下降2.2%。
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2%,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3.9 個百分點。其中三個產業及居民用電分別同比增長7.8%、0.2%、10.9% 和10.8%。
(二)主要特點。
電量增長未超出預期范圍。一季度全國發、用電量表觀增速有所加快。但按日歷天數計算,一季度多出的一天對電量增速的影響在1.1 個百分點左右,全國發、用電量日均分別同比增長0.7% 和2.1%,占全社會用電量七成左右的第二產業用電量日均同比下降1%,仍呈負增長態勢?傮w來看,一季度電量增長形勢與年初預期保持一致。
(三)近期走勢。
預計二季度走勢與一季度基本一致。大部分省份仍處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工業轉型升級進程中,預計二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仍維持在1% ~ 2% 的水平。夏季和冬季用電高峰期間,厄爾尼諾現象有可能在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引發洪澇災害,并在北方帶來低溫,不利于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量增長。
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特高壓送電規模繼續提高。繼2015 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1.3 億千瓦,超過各方預期近3000 萬千瓦,一季度又新增裝機2815 萬千瓦,其中火電1746 萬千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2015 年底建成投產的西南水電基地、皖電東送項目投運后,一季度,安徽、湖北、新疆、云南等省份的外送電量同比增長超過20%,再加上年內還將投運淮南- 南京- 上海、寧夏- 紹興、錫盟- 山東特高壓通道,將進一步擠占河南、山東、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的煤電空間。
發電設備特別是火電設備利用小時下降幅度超預期。一季度,全國發電設備和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分別同比下降超過74 小時和108 小時。按當前的電量和裝機增長情況測算,預計全年發電設備和火電設備利用小時下降幅度將接近300 小時和500 小時。利用小時下降幅度超預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用電量增速與裝機容量增速不匹配;二是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新增的非煤發電產能釋放,以及外地送入電量,擠占本地煤電空間;三是個別省份(例如江西)電量雖有一定增長,但裝機更多,拉低了利用小時。
三、煤炭市場
(一)主要指標。
庫存:4 月14 日,秦皇島港存442 萬噸,比上月同期回升79 萬噸。
價格:4 月13 日,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389 元/ 噸;4 月14 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現貨價50.5美元/ 噸;動力煤期貨1609 合約收盤價388.4 元/ 噸。
進口:一季度,累計進口煤炭4846 萬噸,同比下降1.2%,比去年第四季度收窄28.9 個百分點。
指數:4 月14 日,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為597 點,比3 月末上漲39%。4 月12 日,海運煤炭運價指數(OCFI)為482 點,比3 月末下降1.2%。
(二)主要特點。
港口庫存逐步回升,國內煤價趨穩。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及市場活躍度均有所回升,國際航運市場好轉,帶動BDI 指數上漲。
(三)近期走勢。
煤炭市場將維持“漲缺動力、跌有支撐”的局面,發電企業燃料成本基本保持穩定。
四、資金市場
(一)主要指標。
國內市場: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4.61 萬億元,同比多增9301億元。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維持4.35%不變。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較年初上升12 個基點。
外匯市場: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貶值0.91%,4 月15 日,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為6.49。
(二)主要特點。
資金市場流動性充裕,資金價格相對穩定。一季度,人民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降準等多種方式釋放流動性,新增貸款規模創歷史新高,利率水平處于歷史低位。
(三)近期走勢。
外匯市場企穩回升,稅收改革持續推進。近期經濟運行中出現向好跡象,CPI 也小幅上升,二季度降息可能性不大,但為了穩增長和穩匯率,降準可能性較大。由于國內貨幣超發,預計一段時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然存在貶值壓力。
五、能源環境政策
(一)電改配套措施出臺和落地有加速趨勢。
一季度,配套措施密集出臺,并在各領域全面推進。多個省份通過擴大直接交易的方式,來加速放開發用電計劃;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擴大到18 個省級和1 個區域電網,北京和廣州兩個國家級交易中心成立,多個省份甚至省會城市的交易中心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云南、貴州和山西成為電改綜合試點省份;重慶和廣東推進售電側改革試點。
發用電計劃加速放開大幅降低了基數電量。一季度,全國直接交易電量超過2000 億千瓦時,按年初各地政府部門所做計劃測算,全年超過7000 億千瓦時,按能源局最新發布的通知中提出的設想測算,預計全年交易電量有可能超過1 萬億千瓦時,大幅超過年初預期。
輸配電價核定工作為“放開兩頭”掃除障礙,電價下降的區域和幅度都有擴大趨勢。18 個省份和1 個區域的輸配電價將在10 月底前報批,2017 年輸配電價改革將擴大至全國,為進一步放開發用電計劃提供了條件。
交易中心將不斷成立并開展業務,跨區送電將形成以價換量趨勢。各省級電網公司內部的交易中心籌建工作已基本完成,電網企業將對交易中心繼續保持較強控制力。從北京交易中心成立后銀東直流首次交易情況看,發電企業平均讓利6 分/ 千瓦時,以價換量信號明顯。
售電側改革試點具有較強的示范效應。廣東交易中售電公司開始試水業務,首次交易發電企業平均降價幅度達到12.5 分/ 千瓦時。這次交易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用戶的降價預期,帶來很強的示范效應。
(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相關政策出臺。
兩會后,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政策正在逐步落地,提出用3 至5 年時間,退出煤炭產能5 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多省市陸續出臺或規劃煤炭去產能政策、目標或計劃。如果去產能政策能夠逐步落實,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將對中長期煤炭價格形成支撐,但這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短期內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三)可再生能源政策出現新動向。
從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發改委分別發布《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的指導意見》和《可再生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初步分析:一是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將逐步縮減甚至取消,對可再生能源的收購有可能向“保量不保價”方向發展;二是將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綠色證書交易機制,限制煤電發展,引導新能源發展進一步向中東部地區布局。
(四)積極推進“營改增”和環境保護稅。
“營改增”即將在建筑、金融等行業全面推開,預期利好金融業發展,并有望降低包括電源項目在內的建設稅費。
環境保護稅已列入“十三五”立法計劃,預計稅率設定將高于現行排污費征收標準,火電企業稅費有可能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