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改撬動萬億商機 各路資本“跑馬圈地”售電市場
在新一輪電力改革中,開放售電市場已成為共識,雖然具體售電開放政策還沒有正式出臺,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萬億市場商機的帶動下,近期四方股份、桂東電力、孚日股份、山東國能等紛紛投資或設立售電公司,“跑馬圈地”售電市場。
各路資本紛紛搶注電力公司
雖然售電側放開的門檻、范圍、標準等政策都還沒有出臺,但是近期獨立售電公司已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來。
6月26日,桂東電力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自籌資金設立全資售電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孚日股份6月24日晚間公告也宣布,公司決定擬全資投資設立獨立售電公司,售電公司注冊資本擬定為3000萬元,名稱暫定為山東孚日售電有限公司。
神華集團董事長張玉卓日前也透露,神華將探索成立電力銷售公司,主要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包括新能源在內的電力產品和碳配額。這是第一家大型煤電央企表態要進入售電行業。
早在5月21日,國家能源局山東能源監管辦就曾確認,山東省國能山東售電有限公司、山東龍飛售電有限公司獲準成立,山東神華售電有限公司、山東省黃金售電有限公司、山東魯核售電有限公司、山東富能售電有限公司四家企業正在提出注冊申請。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得到工商核準并進入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的獨立售電企業已經超過20家,其中廣東、山東、黑龍江等地數量較多。這些售電企業在股東構成上,包括了自然人獨資、幾家公司合資成立也有國企等,注資資本從100萬元到10億元不等。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指出,此次國家推進售電側改革為社會資本提供了進入該行業的途徑。社會資本在政策出臺前成立售電公司是為未來搶占市場做好準備,待取得政府相關部門的批準后可以立即開展售電業務。
售電側市場催動萬億商機
2014年10月2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拉開了我國新一輪電價改革的大幕。根據通知,在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將現行電網企業依靠買電、賣電獲取購銷差價收入的盈利模式,改為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積極推進發電側和銷售側電價市場化。此后,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擴展到內蒙古、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
今年3月16日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以下簡稱“9號文”),又明確在進一步完善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開的基礎上,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稱,“這次改革并沒有再進一步分拆電網,把電網買電、賣電獲取購銷差價收入的盈利模式改為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將銷售側從電網分拆出來。目前售電市場開發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等待配套政策出臺”。
機構普遍預計,售電側市場開放后的總收入是萬億級別,凈利潤將是千億級別。據華泰證券測算,目前電網購銷差價在0.2元/千瓦時左右,按2014年5.52萬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來測算,總計將有1.1萬億元的購銷差價重新分配。若售電側有10%的收益,則可貢獻超過千億元的利潤蛋糕;若有20%的利潤,則可貢獻2200億元左右的利潤。
市場前景仍充滿未知因素
隨著售電公司紛紛成立,哪些公司能夠率先拿到牌照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關于售電主體,9號文描述得較為模糊:允許符合條件的高新產業園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售電主體直接購電;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售電主體,允許其從發電企業購買電量向用戶銷售;允許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或微網系統參與電力交易;鼓勵供水、供氣、供熱等公共服務行業和節能服務公司從事售電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發電企業投資和組建售電主體進入售電市場,從事售電業務。
林伯強坦言,售電只是電力的終端環節,并沒有非常高的技術含量,雖然電力公司可能在經驗和成本方面有優勢,但民營資本做也完全沒有問題。成立這么多售電公司,政府不可能都給牌照,預計未來將通過競標的方式再決定哪些公司可以拿到牌照。
對于未來市場前景,宋智晨認為,未來售電市場放開后,發電公司可以直接將電賣給更多客戶,而消費者也可以從很多售電公司那里選擇購電。由于進入了更多的市場競爭主體,未來電費價格可能會小幅下降,售電公司服務水平也有望得到明顯提高。
國泰君安一位分析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目前萬億市場都是理論上的,但具體將來會怎樣誰也不知道,哪些公司會先拿到牌照,哪些公司會表現較好,未知因素很多,都還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