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針對電瓶車火災,我們能做什么?
昨天上午9點半剛過,同協路一處待拆遷的民房內部突然起火,并冒出大量黑煙。奇怪的是,沒有消防車呼嘯而過,甚至沒有警報聲傳出,這場“火災”就被消防隊員瞬間撲滅了。
難不成消防部門算到這里會起火,一早派人蹲守了?
沒錯。實際上,這場“火災”是杭州消防支隊特意安排的一次實驗,實驗對象是平日里再常見不過的電瓶車。從電瓶車發生燃燒到火勢被撲滅,前后不到10分鐘。然而,簡短的實驗中所透露出的危險信號,不只是“燒一燒”這么簡單。
實驗筆記
僅僅2分鐘,火勢便失去控制
實驗地點
同協路杭玻路交叉口一處待拆遷民房一樓
實驗時間
2015年7月2日上午9點30分
實驗對象
兩輛常見款式電瓶車
實驗人員
杭州消防支隊火災調查科工程師謝松明
實驗方法
模擬常見電瓶車起火環境,人為制造短路引發火災,使用儀器記錄火災數據。
實驗過程
謝松明做好防護措施后,特意錯誤連接其中一輛電瓶車的導線,造成短路,隨即火星四濺,并引燃車身可燃物,形成火焰,塑料燃燒的焦臭味迅速彌漫。
2分鐘后,火焰沿短路電瓶車車頭蔓延,儀表盤被點燃。火焰同時覆蓋電瓶車中段,濃煙向屋外散出,火勢開始失去控制。
3分19秒,短路電瓶車完全被火焰吞沒,相鄰的另一輛電瓶車也被點燃,整個一樓黑煙密布。
5分10秒,兩輛電瓶車猛烈燃燒,黑煙從二樓窗口飄出。
5分20秒,民房所有窗戶均飄出黑煙,民房附近五米范圍內呼吸困難。
8分05秒,一樓發生爆炸,推斷為輪胎和電瓶所引發。
8分50秒,火勢完全失控,消防隊員隨即將火撲滅。
實驗數據
時間點 室溫(℃) 火焰溫度(℃)
點火前 28.2 /
起火初期 120 310
起火2分鐘 180-220 680
起火4分30秒 660 1200
室溫與火焰溫度對比表
同時,起火30秒,實驗場地內一氧化碳濃度達到442ppm,硫化氫濃度達到240ppm。
實驗結論
電瓶車發生燃燒后,主要威脅來自火焰高溫、濃煙及有毒氣體。
起火后4分30秒,火焰溫度即達到1200℃,而銅的熔點也只有1083℃,因此,電瓶車發生整體劇烈燃燒,繼而蔓延至周邊,導致火勢擴散。有實驗數據顯示,正常人在104℃的高溫環境中所能堅持的時間約26分鐘,火焰產生的高溫遠高于實驗溫度,可見,正常人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被困火場基本無法堅持。
起火后3分19秒,濃煙便布滿整個實驗區域。濃煙會對人體呼吸系統造成極大傷害,主要是呼吸道灼傷,以及因灼傷引起的并發癥。另一方面,在快速燃燒的情況下,濃煙向上蔓延的速度可達到1米/秒。在居民住宅中,如在樓梯口或消防通道上發生電瓶車起火,濃煙會經由樓梯通道向上蔓延,形成所謂的“煙囪效應”,導致人員被困甚至遇難。
起火30秒時,一氧化碳和硫化氫濃度就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根據相關數據,一氧化碳濃度超過400ppm便可危及生命,硫化氫濃度超過200ppm便可導致急性中毒。另有研究表明,空氣中一氧化碳含量超過1.3%時,人呼吸兩三口便會失去知覺,呼吸13分鐘便致死亡。
針對電瓶車火災,我們能做什么?
首先還是防患于未然。“我們都知道電瓶車充電時可能會產生短路燃燒,其實,就算放著不用,也有可能造成短路燃燒。因為電瓶和開關零件本身就帶電或導電,遇上雨天等潮濕環境,就有可能發生漏電短路,進而起火。”謝松明建議,關于電瓶車停放問題,有條件的小區應盡量規范,將電瓶車集中停放在車庫內,切不可在門廳、樓道、消防通道等逃生通道上停放。而選擇將電瓶帶回家中充電的部分車主,也應提高警惕,防范火災發生。
如果在住宅內遇到電瓶車引發的火災,首先可就近取得濕毛巾等物品,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濃煙和有毒氣體。之后應當視起火位置、建筑建構,以及自己所處位置,選擇逃生方式。比如,一樓發生火災,就不建議經樓梯向下逃生,應選擇其他逃生出口,離樓頂較近的可上樓頂待援。實在有困難的,可選擇密封大門后,在窗口呼救求援。
據了解,2014年,浙江省因電瓶車引發人員傷亡的火災共10起,造成9人死亡,5人受傷。今年截至6月30日,杭州市已發生電瓶車起火事故61起。
夏季是電氣事故引發火災的多發期,其中也包括電瓶車短路引發的火災。眼下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各位電瓶車主不妨考慮一下,高溫天正式來臨之前,是不是該給自己的電瓶車做個體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