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剩電時代”電企承壓:發電企業“搶發電量”
據新金融觀察報報道,在國內經濟進入增速階段性回落的“新常態”時,發電行業也步入了電力過剩的困難時期,發電量就是生命,這些企業面臨巨大壓力。
電力“新常態”
盼來了電煤價格下降,發電企業的好日子還沒有過滿3年,就面臨著電力需求放緩的壓力。
1月2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受電力需求增長放緩、新能源裝機比重不斷提高等因素影響,2014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4286小時,同比減少235小時,是197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平均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指的是發電廠發電設備利用程度的指標。這個指標的降低代表電力需求增速正在放緩。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比上年回落3.8個百分點。
關于電力是否過剩的爭論在這幾年不絕于耳,它就像“狼來了”的寓言一樣警醒著沉浸在“好日子”中的發電企業,然而時至今日這些發電巨頭不得不主動承認“狼”真的來了。
3月4日,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發電企業——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在江蘇南京召開了2015年營銷工作會議。其公司副總經理寇偉說,2015年是電力需求下滑較為突出的一年,是發電市場競爭更為激烈的一年,公司系統各單位要充分認識電力產業發展新常態,迎接發電競爭空前激烈等新挑戰。
裝機排名第二的發電企業國電集團早先也作出類似判斷。國電董事長喬保平在2014年年中工作會議上說,當前市場形勢變化錯綜復雜,完成全年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很多,受經濟下行、結構調整、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電力市場總體偏弱,比如第一產業用電同比下降4.6%,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同比僅增長4.6%,2014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僅增長5.3%。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今年兩會上表示:“本世紀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從14.6億噸標煤增長到42.6億噸標煤,年均增長7.9%,比上世紀最后20年的年均增速高出3.4個百分點。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逐步進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速也將逐步換擋,預計從現在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速將降至3.4%左右,到2030年可能降至2.3%左右。”
電力供需矛盾
電力過剩時期,發電企業打起了“搶發電量”攻堅戰,華能國際(華能集團上市公司之一)2014半年報中稱,公司在面臨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幅不大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公司引導電廠搶電量、控煤價,較好完成了2014年上半年各項經營計劃。
大唐發電公司一位高層曾多次在會議中強調,公司一定要狠抓搶發電量工作,把搶發電量作為生產經營工作中矢志不渝的目標和重點。“電量是發電企業的生命,搶發電量是保命工程。沒有電量,就沒有經濟效益,生存堪憂,更何談發展?”
山東一家大型火力發電廠負責人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發電量是考核電廠運營水平的重要指標,近幾年集團公司又投資建設了兩座發電機組,如果不能滿負荷運轉甚至關停機組的話,電廠將面臨巨大損失。
搶發電量的背后是發電企業過去幾年持續投資所導致的電力產能過剩。目前五大發電集團電力供給能力增幅高于全社會用電量增幅。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增幅約87%,高出用電量增幅17.6個百分點;2014年發電裝機比2010年增加了41.4%,高出用電量增幅近10個百分點;2020年,我國發電裝機有望達到19.3億千瓦,比2014年增長約42%,仍將高于同期用電量增幅。
“十二五”期末,“十三五”的規劃季來臨。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召開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稱,“十三五”能源規劃前期基礎工作已在進行中,并計劃于2015年1月起草,2016年上報。
根據上述會議披露信息來看,擬規劃的“十三五”電力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2億和1億千瓦以上;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3000萬千瓦。
不過,有業內人士稱,上述目標很有可能沒有考慮到經濟減速、電力供需矛盾緩解的新常態。比如在“十二五”開年的2011年,據中電聯發布的全國電力供需情況,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偏緊,部分地區、部分時段缺電比較嚴重,全國共有24個省級電網相繼缺電,最大電力缺口超過3000萬千瓦。
而今年1-2月的情況是,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寬松,這主要受經濟趨緩及氣溫偏暖等因素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同比回落,工業用電量增速低于全社會平均水平,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增速回落幅度較大。中電聯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4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0個百分點。
如此看來,全社會用電量的增幅在“十二五”期間發生較大回落,如果繼續按照之前的經濟增速和電力供需結構來規劃“十三五”電力投資,就會使得電力產能出現過剩,發電企業將承載更大的轉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