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 新電改重構電力市場秩序:獨買獨賣、一家獨大的購銷模式將終結
從新版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設計看,有三大亮點,一是改變電網盈利模式,電網重新定位為公共服務機構;二是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后,未來供用電模式將大幅改變;三是發電企業也將改變指令性、計劃式的生產模式,向市場尋找生存空間,市場競爭形成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國內電價水準下降的預期加大。
與2002年電改方案相比,新一輪電改側重于體制改革,而非機構上的調整。前者猶如外科手術,改革效應可以在短期內釋放,廠網分開、主輔分離立竿見影;后者則注重內部調理,通過較長時間的滲透、演繹,重構舊有電力市場秩序。
電力體制改革是市場主體的利益再分配,涉及國家能源管理部門、發電企業、電網企業、電力用戶等。新電改選擇“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并未對輸配電領域進行拆分,電力調度機構未獨立;側重于對輸配電壟斷環節的監管,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的管制,并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
從新電改方案的設計看,有三大亮點,一是改變電網盈利模式,電網重新定位為公共服務機構;二是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后,未來供用電模式將大幅改變;三是發電企業也將改變指令性、計劃式的生產模式,向市場尋找生存空間,市場競爭形成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國內電價水準下降的預期加大。
電網盈利模式重新定位
新電改方案不涉及“調度獨立”和“輸配分開”,這合乎電企業的利益訴求。在“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機構下,電網企業的經營模式和定位被調整,獨買獨賣、一家獨大的購銷模式也將終結。
新電改方案提出,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電力技術特性定位電網企業功能。改變電網企業集電力輸送、電力統購統銷、調度交易為一體的狀況,電網企業主要從事電網投資運行、電力傳輸配送,負責電網系統安全,保障電網公平無歧視開放,按國家規定履行電力普遍服務義務。
電網企業的運營模式將改革并規范。電網企業不再以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價差作為收入來源,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確保電網企業穩定的收入來源和收益水平。電網企業的投資和資產管理行為將受到規范。
電網是電力體制改革繞不開的環節。新一輪電改將改變電網企業集電力調度、電力交易、電網投資、調峰等多項職能于一身的狀況,政府部門將強化自然壟斷環節的監管,并為電網輸配價格定價。
2014年11月4日,隸屬南方電網管轄的深圳市率先啟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電網不再作為電力交易主體,而是以輸配電服務商的角色出現,只收取“過網費”。按照國家發改委核定的輸配價格,深圳供電局在2015年-2017年預計將減少經營收入24億元左右。
按照電改的思路,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還要逐步擴大。21世紀宏觀研究院預計,深圳模式將復制到其他地區,而改革的本質則是電網讓利。在全國范圍內,電網輸配電價逐步過渡到按“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模式,分電壓等級核定。用戶或售電主體按照其接入的電網電壓等級所對應的輸配電價支付費用。
售電主體多元化
隨著改革的演進,電網不再是唯一的售電主體。國家將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在滿足一定的技術、安全、環保、節能和社會責任要求下,培育多元化售電主體,激發電力市場活力。
在售電側領域,國家允許符合條件的高新產業園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售電主體直接購電;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售電主體,允許其從發電企業購買電量向用戶銷售;允許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或微網系統參與電力交易;鼓勵供水、供氣、供熱等公共服務行業和節能服務公司從事售電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發電企業投資和組建售電主體進入售電市場,從事售電業務。
放開售電側將激活巨大的電力銷售市場。2014年全國電力消費總量為5.5萬億度,即便一度電有1分錢的盈利空間,也將衍生550億元的新生市場。同時,還將拉動電氣自動化設備投資,帶動節能服務產業的興起。
按照電改思路,售電主體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通過電力市場購電,包括向發電企業購電、通過集中競價購電、向其他售電商購電等。鼓勵售電主體創新服務,向用戶提供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綜合節能和用能咨詢等增值服務。
未來,售電機構既可以來自于發電企業、電網公司,也可以是獨立的民營企業。他們的利潤來源,可以來自于批發和零售電量的差價、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等。有測算顯示,專業化的能源服務公司通過用戶電力需求側管理可以帶來一度電2分錢的利潤空間。
此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如果互聯網與電力銷售結合,電力用戶可以自主選擇由哪家公司提供供電服務,選擇的標準可以依據服務態度、電價優惠程度等。電動汽車、儲能設備、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也將構成新的電力交易體系。
“跑政府”變“跑市場”
按照有序縮減發用電計劃的思路,在新電改進程中發電企業將逐步失去發電計劃的庇護,他們需要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發電量和利潤。這對于高效率、低成本的水電,以及環保高效的煤電來說是新的機遇。
目前,電網企業、地方經信委在每年初都會通過計劃的方式為電廠分配發電量,往往出現大機組吃不飽、老機組負荷不減的狀況。為增加發電量,企業“跑政府”、要電量指標是常態。隨著改革的推進,非公益性和調節性的發電計劃將逐步放開,發電機組將變“跑政府”為“跑市場”、“跑客戶”,在市場競爭中獲得電量。
電改方案提出,根據市場發育程度,直接交易的電量和容量不再納入發用電計劃。鼓勵新增工業用戶和新核準的發電機組積極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其電量盡快實現以市場交易為主。這也意味著,新上發電機組的投資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前提。
發電計劃放開后,各類電源競價上網,低成本發電資產將獲得競爭優勢,發電企業之間預計將出現分化,環保高效的機組將得到更大的空間。國家鼓勵清潔能源多發滿發,加之可再生能源配額等政策的出臺,新能源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對燃煤發電企業而言,在目前相對寬松的電力供需形勢下,市場競爭加劇,下調電價的預期也增強。電力體制改革把發電企業推向市場,隨著電能直接交易、競價上網的開展,一些發電企業可能為了爭取高發電量而壓低上網電價。
與此同時,電力直接交易還將削弱國家價格管理部門的職權,削減地方經信委、電力調度機構在發電計劃上的權限,市場配置資源的屬性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