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特高壓建設很有必要
7月17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巴西總統羅塞芙·迪爾瑪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國家電網[微博]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總裁科斯塔在巴西總統府共同簽署了《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隨著《協議》塵埃落定,中國的特高壓技術遂首次實現整單出口。
盡管在此之前,中國的特高壓設備就有出口的先例,但巴西的項目卻是實現了特高壓的整體出口。
“巴西項目的市場關注度很高,競爭很激烈,國家電網能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從側面反映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的直流特高壓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原電力部生產司教授級高工、國際大電網委員會CIGRE和美IEEE會員蒙定中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認同蒙定中的觀點,他也認為中國的特高壓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各方面都有很強的競爭力。
特高壓建設的必然性
我國發展特高壓,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著我國能源發展不均的問題。
在山東某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解某看來,內地76%的煤炭資源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資源在西南部,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在中東部,普通電網的傳輸距離只有500公里左右,無法滿足傳輸要求。
因此,他建議,加快特高壓電網規劃納入國家電力規劃和電網專項規劃,研究形成特高壓電網規劃,并加快建設,形成我國特高壓電網骨干網架,實現環境和資源優化配置。
任浩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了中國建設特高壓的必要性。他說,這和我國能源區域集中分布有密切的關系,我國能源基本都是集中分布,需要跨區域大規模地進行調度,任浩寧認為傳統能源總要被淘汰,“特高壓是為能源基地的轉移和轉型奠定基礎的”。
東部和中部的能源基地會逐步向西部轉移,“比如新疆,新疆未來會成為電力能源的主打省份。”任浩寧說,山西、陜西、內蒙古是煤炭基地,特高壓建成之后,可以把煤炭直接轉換成電輸送出去,這樣不僅效率高,污染也相對較小。
任浩寧說,特高壓的建設是一個國家戰略性的舉措,也是為能源大規模向外輸送奠定基礎,他說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早發展會有更多的經驗積累,技術也能逐漸地提升。
2006年,中國第一條特高壓線路、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動工建設,這是全世界第一條商業化運行的特高壓線路,通過這個通道,可以把山西的電能輸送到廣州、上海等地。
2009年,中國自主研發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投入商業運行,中國電力從此由技術跟隨者變成了引領者。
特高壓,MADE IN CHINA
出口巴西的首單就證明了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取得全面突破,已經具備大規模建設、運行特高壓電網的條件。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
此前,也傳出多地省級政府與國家電網公司聯手合力推進各自區域內的特高壓的開工與建設,河北、山東、山西等省的特高壓輸電線路正迎來密集建設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特高壓工程的建設出現明顯的政企聯手特征。
預計到2015年,全國特高壓項目跨區輸電能力2.1億千瓦,輸送電量0.74萬億度,東中部PM2.5排放比2010年降低9.4%。到2017年,跨區輸電能力2.9億千瓦,輸送電量1.18萬億度,東中部PM2.5排放比2010年降低15.8%。到2020年,跨區輸電能力4.5億千瓦,輸送電量1.87萬億度,東中部PM2.5排放比2010年降低22.6%。
國家層面上也出臺了文件來保障特高壓的建設。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過增加區外來電替代京津冀、長三角新增的燃煤發電。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電網實施方案研究,論證內蒙古、山西、陜北等能源基地至京津冀魯、長三角地區輸電通道建設方案和時序,多條特高壓輸電通道將作為大氣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項目納入其中。
任浩寧表示自己非常看好特高壓的未來。中國發展特高壓是因為有需要,需要才是源動力。他說,不管哪個行業都喜歡一個字“大”,規模大、產值大、速度快、成長高,任浩寧分析,能源電力行業未來的趨勢就是非常集中的大能源、大電力。“可能會有很多個基地,比如煤炭基地、石油基地、天然氣基地、水電基地、光伏基地等。”
他說,大基地的格局,一是為了節省地方,二是要把所有的能源都集中在一起。盡管國內仍然有些學者認為特高壓安全性有隱患,投資效益可能沒有那么高,但任浩寧認為這些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國家層面推這個項目,這個項目會暢通無阻。”
墻外開花
盡管特高壓在發展期間爭議不斷,但國家依然為能源行業的發展指出了方向。2013年1月,國務院正式頒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中寫道:堅持輸煤輸電并舉,逐步提高輸電比重。結合大型能源基地建設,采用特高壓輸電技術,穩步推進鄂爾多斯盆地、山西、錫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華北、華中、華東地區輸電通道建設。
同年7月8日,發改委能源局召開標有“特急”字樣的“促進電網科學發展座談會”,時隔八年,再次邀請蒙定中等諸多老專家參會,就是想繼續聽取這些老專家對于中國特高壓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這次會議依然有反對的聲音,但發展特高壓儼然已成為了國家電網公司工作的重點。資料顯示,未來五年,國家電網將投入6200億元人民幣建設特高壓電網。
付出總會有回報。2013年9月,在德國舉行的國際智能電網論壇上,中國的特高壓輸變電技術成為國際標準。國際電工委員會主席克勞斯武赫雷爾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世界領先。這種能夠減少長距離輸電損耗的技術,在世界其他地區也將有廣泛應用前景。
業內人士認為,特高壓國際標準制定后,國際上將形成與中國特高壓輸電相符的輸電技術,更有利于中國特高壓設備商開拓海外市場。
國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曾表示,國家電網將在2020年前在國外投入300億—500億美元,爭取將海外資產在現有資產總量中的占比提高至10%左右。
巴西美麗山項目之前,國網公司境外投資多以收成熟項目股份為主,此次特高壓技術的整單出口,或將為國網在海外市場構建新的版圖。
國網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特高壓技術的走出去,主要可能會在那些能源分布不均衡,或者電網建設比較迫切的國家。
今年5月20日,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的見證下,國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與俄羅斯電網公司總經理布達爾金在上海簽署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電網公司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特高壓交直流、智能電網的技術研究和應用,輸配電建設和改造以及建設歐亞電力橋的可行性等方面開展長期技術交流與互利合作。
國網公司在2014年的工作會議中提出,要發揮公司特高壓和智能電網技術優勢,推動國際標準制定,增大話語權,提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