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改大國模式:電網調度與輸電獨立
調度與輸電(電網)是完全不同的職能,類似高速公路管理局與養路護路隊的差異。世界主要國家中,除了國土面積窄小、電網結構簡單且暫時尚無迫切互聯需求的日本保持調輸一體之外,調輸分開之“大國模式”已是一種普適模式,是在世界各國已經普遍獲得實證的客觀規律。
由于電網調度強大的公共職能,如果這個最大的行業公器“不獨立”、不能成為改革一方的助力,不論是先行啟動電價改革、交易獨立或輸配分開都不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6月13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調度/交易/輸電(電網)三者的關系是電力產業制度的核心,也是世界各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要害。對于“調度獨立”等問題,國內對此既高度敏感又莫衷一是,為此有必要從理論上進一步厘清。
調輸分開之“大國模式”是一種普適模式
調度/交易/輸電(電網)三者的關系,通常認為可概括為“四種模式、多種選擇”。其中“四種模式”包括:英、德、法等歐洲國家的TSO模式(交易機構單獨分離,調度/輸電保持一體);美國ISO/RTO模式及阿根廷CAMMESA模式(調度/交易機構打捆分離,輸電獨立運營);以俄羅斯、巴西、印度等為代表的調度/交易/輸電三者各自獨立模式;以及中國目前的調度、交易、輸電三者依然合一模式。而“多種選擇”即認為所謂各國國情不同,因此存在并允許選擇不同模式。
但若進一步研究,雖然各國調度/交易/輸電(電網)等電力產業制度安排形式多樣且名目各異,但其中也存在若干共性規律——而通過對這些客觀規律的深入研究分析,前述“四種模式、多種選擇”其實可以簡化并推進為“兩種模式、一種選擇”,也就是說,調度/交易/輸電(電網)三者的關系存在世界各國已經普遍獲得實證的普適模式,中國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在理論上其實是可以明確方向與路徑的。
第一,所謂市場化的改革,最基本的舉措就是建立獨立、專業、非營利性的電力交易機構,因此交易機構與輸電(電網)分開是一種必然,否則沒有意義,中國目前連此市場化改革的起始步驟都沒有完成;
第二,交易職能本是調度職能的一部分,在與輸電(電網)分開之后,是調度/交易各自獨立,還是調度/交易捆綁運作,并無絕對的差異。因此,調度/交易/輸電(電網)三者制度安排的核心抉擇還是調度/輸電的分合關系,由此可以簡化為“兩種模式”:
“小國模式”——調輸一體—— 英、德、法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領土小國,調度機構與輸電(電網)一體,交易機構單獨分開;
“大國模式”——調輸分開——除中國以外所有國土面積比較大的國家,其中俄羅斯、巴西、印度是調度/交易/輸電(電網)三者各自獨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則調度/交易與輸電(電網)分開之后打捆運作。
為什么調度/輸電的分合模式恰好與一國領土面積高度相關?是否僅僅是巧合?
簡單解釋,各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起點是基本一致的——即從三者合一走向不同程度的分離,實現公共職能的非企業化。而在任何國家推行此類改革都會有成本與阻力,因此調輸分開改革的驅動力,其實是取決于維持現狀、調輸一體的弊端(成本)!
而調輸一體的主要弊端在于:可能影響到電網的公平開放,影響到發電廠等其他市場主體的利益,影響到電網的信息公開外部監管——如果一國領土面積較小,電網規模小、結構簡單,那么調輸一體的弊端多半就比較有限;而如果一國幅員遼闊,電網規模龐大,分層分區情況復雜,跨省跨區交易等情況較多,如果調輸一體顯然就會留下很大隱患——于是,世界上所有領土大國(除中國以外)不約而同都選擇了調輸分開的“大國模式”,這是電力“范圍經濟”特性的又一體現,即所謂“一種選擇”。
進一步可以作為旁證的,是隨著歐洲國家之間電網互聯的發展,歐盟從“小國模式”也正在走向“大國模式”:
一是國家內部的調/輸治權分離——在歐盟發布的第三級內部能源市場指令包中,確定了獨立輸電運行機構(ITO)方案,調/輸構可以從屬于同一母公司,但必須獨立運作并通過加強監管來保證電網的公平、無歧視接入;
二是跨國層面的獨立調度,最終將形成調度/交易/輸電三者分開——隨著歐洲各國之間電網互聯及電力交易的發展,以“電網聯合運營及協調中心(Coreso)”為雛形,逐步形成超越于各輸電企業之上的獨立調度機構,目前已有德、法、英、意、比等多國參加。
總之,調度與輸電(電網)是完全不同的職能,類似高速路管理局與養路護路隊的差異。世界主要國家中,除了國土面積窄小、電網結構簡單且暫時尚無迫切互聯需求的日本保持調輸一體之外,調輸分開之“大國模式”已是一種普適模式,是在世界各國已經普遍獲得實證的客觀規律,此即“兩種模式、一種選擇”。
中國電改應作出與大國相稱的選擇
那么,中國電改能作出真正與大國相稱的選擇嗎?
首先,調度獨立是世界電網發展的客觀規律。從電力發展史看,調度是電力系統中特殊的公共管理職能,包含指揮、規劃、配置、準入、交易、信息、技術等豐富內容,隨著電網的不斷擴展、經濟社會的發展,呈現從內向外的發展規律——即從企業內部的專業技術管理,發展到企業之間的商業協議,再進一步提升為獲得法律法規支撐的行業公共管理職能。
從國際上看,目前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前8個國家——除了中國以外——調度/輸電都是分立的。歐洲國家領土面積較小,普遍調度/輸電一體;但在跨國聯網形成更大的“歐洲電網”的進程中,依然設立了獨立于輸電企業的調度機構,走向調度/輸電分立模式。
從國內情況看,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電力部”等政企一體的組織機構以內,各級調度局、調度所自成體系,與發電/供電/超高壓等均分開獨立運作,并被賦予行政性權威;僅僅是2002年電改廠網分開之后,調度機構才與輸供電企業一體,并通過“企業化”“本部化”“交易分離”“調控一體”等手段被不斷削弱獨立性與公共性,堪稱背離客觀規律的一段彎路。
所謂“企業化”,即擁有行業公共權力的電網調度機構定位,從服務于產業公共利益降格為服務于企業利益,從服務于全行業降格為僅僅服務于多元市場主體中的一方,從原來的政府管制工具降格為需要特別監管的壟斷集團助手;
“本部化”,即電網調度機構的組織形式,從長期以來的獨立運行、自成體系甚至擁有成套的行政法規支撐、行政級別高半格,被取消獨立建制而分散為各級電網企業內部的若干機關科室,甚至從公司組織機構圖中被消失;
“交易分離”,即電網調度機構的職能,從一個有機體系逐漸分解弱化,特別是在電力市場尚未建立階段將交易職能單獨分出,未經政府明確授權在電網企業內部組建所謂的三級交易機構,作為應對未來調度獨立的一個伏筆;
“調控一體”,即電網調度機構的業務性質,從獨立的電網指揮機構,人為捆綁原屬于變電運行范疇的監控遠動等內容,有意打破長期以來很明確的調度指揮與現場操作的界限,通過加大安全風險來增加未來調度獨立的難度。
其次,調度獨立是深化電改的重要突破口。調度獨立、電價改革、交易獨立、輸配分開是坊間對于新一輪電改比較熱議的幾項內容。由于電網調度強大的公共職能,如果這個最大的行業公器“不獨立”、不能成為改革一方的助力,不論是先行啟動電價改革、交易獨立或輸配分開都不容易取得理想效果。具體而言:
在調度不獨立的情況下,如果先行啟動電價改革,一是調度/電網企業一體,難以順利擴展大用戶直購規模;二是電網企業獨買/獨賣,競價上網對發電企業難以公正;三是電價/稅收/補貼等未成體系,電價難以真正走出去;四是電價水平難以確定預期目標,上漲/下降進退失據;五是中國電價問題積重難返無法在電力行業內部簡單解決,而先行調度獨立/電網重組有利于推進改革。
在調度不獨立的情況下,如果先行啟動交易獨立,一是調度機構擁有行政性的權威,對市場交易影響巨大,難免電網企業干預;二是交易職能原是調度職能的一部分,單獨分離必被掣肘(例如安全校核、合同實施、方式安排等諸多環節);三是缺乏調度信息系統支持,交易機構的計量/結算等重要職能,難以順利實施或重復建設;四是機構建設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若2002年以來導致電監會建設電力市場失敗的阻力因素未根本消除,本次“交易獨立”前途并不樂觀。
在調度不獨立的情況下,如果先行啟動輸配分開,一是輸電/配電并無絕對的穩定的劃分標準,短期以內難成共識;二是隨著智能能源網發展,電網物理結構、交易行為等更加復雜,輸電/配電概念受到沖擊;三是輸電/配電分別擁有調度機構,分開之后博弈關系更加復雜;四是配電批發代理主要代表小散用戶,占電力消費70%的大用戶仍未入市。
最后,調度獨立在操作層面的“風險/成效比”最小。調度獨立,不僅是啟動新一輪電改的重要突破口,而且在操作層面的效果突出且風險有限,即“風險/成效比”最小:
一是操作便利,調度獨立的核心,在于改變上級隸屬單位從而明確機構性質,而其本身過去/現在/未來都是整建制機構,且不涉及過多人員/財物/業務的改變;
二是安全加強,電力安全在本質上是超越企業層面的公共需求,各國均存在從自律向他律的演變,調度獨立不僅不會影響安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電力安全管理的層次、賦予了更高的行政權威,無疑有利于保障電力安全;
三是界面清晰,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電力調度機構始終自成體系,與發電/供電/超高壓等企業之間相互分立,調度獨立并不影響相互之間原有的業務流程及權責界面;
四是管理簡便,電網調度是典型的專業執行機構,其運轉完全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程規章與技術規范,只需給予權威支撐及福利保障,而無需涉及過多日常管理;
五是隊伍可靠,電網調度是中國電力行業中管理最嚴、素質最高、安全意識最強的一支隊伍,尤其身逢改革,全力維護系統安全穩定是其本分義務;
六是信息公開,電網調度是電力系統核心的信息匯集點,獨立之后勢必極大提高電力行業的信息透明度,結束電監會8年不能實現《電力監管條例》第22條接入監管信息系統的尷尬;
七是公器易位,電網調度是電力行業最大的“公器”,從企業回歸政府之后,有利于政府監管與科學決策,有利于維護市場秩序、落實各項國家政策;
八是改革破題,調度獨立是新一輪電改重要的突破口,解決此重大前置問題猶如捅破窗紙,直擊要害,震撼人心,擒賊先擒王、首戰即決戰,推倒這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后續改革步驟將阻力越來越小而動力越來越大,走上良性循環。